把问题处理在萌发时
某地废物遍地、杂乱不胜,大众反映却遭受“踢皮球”,经媒体曝光后,当地有关部分才开端注重,安排展开整治……相似报导经常见诸媒体,引发笔者的考虑。
近年来,舆论监督的影响力进一步凸显,除传统纸媒建立的专栏外,比方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等方式深受人们欢迎。许多大众注重的热门、难点、痛点问题,经媒体曝光后在较短时刻内得到处理。
毋庸讳言,现在政府部分对媒体舆论监督适当注重,大多数职能部分可以做到不推诿不甩锅,全力整改,并在此基础上触类旁通、建章立制,这是一种可喜现象。但值得留意的是,除了一部分需求深化调查、深度发掘的“疑难杂症”外,许多被曝光的事情往往并不杂乱,比方环境杂乱差、公共设施损坏等,往往都是一眼就能发现的问题。大众反映多时得不到改善,曝光之后却得到火速处理。
这说明,一些政府部分存在对问题置之不理,或许推诿扯皮的现象,反映出一些干部的大众观念、职责意识还不行强,工作作风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按理说,每个部分、每个人对归于本身职责范围内的事,都要自动承当职责,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反应迟钝,特别是对大众的投诉或装疯卖傻、不理不睬,或推三阻四、久拖不决,直至媒体曝光后才着手处理处理,实属不应。一些问题尽管终究得到了处理,但时刻拖久了,无论是处理的难度,仍是花费的本钱,都会大大添加,一起也会对党和政府形象形成危害,由此发生的负面影响不行轻视。更何况,一切问题都盼望舆论监督,并不实际。
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履职过程中愈加牢固地建立大众观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多站在大众视点看待问题。经过各种途径,自动排摸、深化查找工作中的缺乏和存在的问题,特别留意仔细倾听大众的定见和主张。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大众反映的问题,严厉执行职责,以最快的速度加以整改处理,尽可能把问题处理在萌发状况或初始阶段,切勿比及问题由小变大了,成为热门了,媒体注重了,才着手去处理。
说到底,能不能及时发现并有用处理问题,是对党员干部为民情怀、工作作风以及履职才能的一种查验和检测。(徐健)回来搜狐,检查更多